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有望用5—15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前三位。这是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于4月16号在沪上召开的“第四届中欧生物与医药技术企业对接会”上描绘的令人振奋的前景。
中国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产品潜在市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市场总额将达40万亿人民币。有关人士介绍,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用于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较之1999年增加了3倍。政府投入的增加进一步促使我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转变。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99家科技园区中,有100多个均有生物技术研发的项目。
王宏广教授认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具有制度、资源、人才(华人)和潜在市场的四大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是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拥有4100多个研究所,56万余名专门研究人员,“当然,除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平均每万人中,只有17人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比例在全球排位较后。”
在会上,王宏广教授替近千名与会的欧洲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家算了一笔账。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不久前对我国12个一类生物制品的成本分析结果,欧洲企业在中国开展药物研发可节约70%费用,进行药物制造可节省30%。平均研发时间为10年,平均每个药品花费1亿元人民币,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