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面临众多新出现和重现的健康威胁时,今年《世界卫生报告》雄心勃勃的目的是向大家展示全球公共卫生集体行动如何为人类构建
一个安全的未来。
这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总体目标。为本报告目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定义是,为尽可能减少对危及不同地理区域以及跨国范围公众群体健康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
如本报告中所述事件所展示,全球卫生安全的安全与否,可能对经济或政治稳定、贸易、旅游、商品和服务可及性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如果频繁出现,人口结构稳定性就会受到冲击。这些不安全因素包括从国际舞台到个人家庭的各种各样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如贫困对健康的影响、战争和冲突、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等。
以上这些都是世卫组织一贯并继续工作的领域,将成为未来各类出版物的主题。例如2008年的《世界卫生报告》将与个体的卫生安全有关,主要讨论初级卫生保健和人道主义行动在满足基本卫生需求可及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然而,本报告将重点讨论威胁全球人类群体健康的特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于今年6月生效的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所定义的传染病流行和大流行,以及其他突发急性卫生事件。制定这些条例旨在预防疾病的跨国传播与蔓延,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立法文书,为预防、发现、评估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在必要时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等提供了必需的全球性框架。满足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的确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时间、承诺和积极改变的意愿。该条例拓宽了其所取代的条例内容并提出了更高要求,重点强调所有国家有责任在2012年前建立起能有效地发现并控制公共卫生风险的系统。
世卫组织已制定了一项战略性计划来指导各国履行条例所规定的义务,并帮助各国应对内在挑战。
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威胁
现今快速流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核放射以及有毒物质的威胁创造了无数机会,同时也说明了对条例不断加以更新和扩充的重要意义。目前,传染病从地理学角度上讲比历史任何时候传播的速度都要快。据估计,2006年有21亿人次的航空旅客;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那么仅仅几小时后就会使其他地区大难临头。
传染病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新病种出现的速度似乎也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现今约有40种疾病在一代人以前是不为人所知的。另外,在过去5年里,世卫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核实了超过1100起疾病流行事件。
以下分类和事例说明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威胁的种类和范围。
易流行的疾病
霍乱、黄热病和流行性脑膜炎球菌病在20世纪后期死灰复燃,这需要采取新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以及人禽流感已引起国际上极大重视,向人类提出了新的科学挑战,使人类遭受极大苦难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他新出现的病毒性疾病,例如埃博拉病、马尔堡出血热和尼帕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因为其起病急的特性、可导致死亡和疾病发生,需要从其源头加以控制。这些疾病暴发期间,需要快速评估和应对来限制局部传播,而这些通常都需要国际援助才能实现。今后必须增强对这些新威胁的评估能力。
在传染病控制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正受到抗生素耐药性流行的严重威胁,广泛耐药结核(XDR-TB)目前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耐药性也见于腹泻病、医院获得性感染、疟疾、脑膜炎、呼吸道感染以及性传播感染,而且在艾滋病毒中也开始出现。
食源性疾病
过去50年中,食物链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和迅速的变化,变得非常复杂和具有国际性。尽管食物安全水平整体上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各国的进展不同步,而且因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在许多国家屡有发生。国家间进行受污染食物的贸易增加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另外,新的食源性疾病的出现已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例如发现了与牛海绵状脑病相关的新变异型克雅氏病。
意外的和蓄意制造的疾病暴发
近年来,随着与传染病监测和实验室研究相关的活动逐年增加,与传染因子意外释放有关的疾病暴发也呈上升趋势。违反生物安全措施通常是导致这些意外事件的原因。同时,恶意释放危险病原菌的情况,过去曾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如今却已成为现实。2001年在美国出现的炭疽邮件即是一例。另外,过去几年中出现了令人烦扰的由化学或核放射意外事件以及突发的环境变化导致的新的卫生事件,也在许多国家引起强烈关注:
有毒化学物质的意外事件
■2006年在非洲西部: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市周围至少15个地点倾倒的约有500吨的石油化学废物造成8人因暴露于此废物死亡以及将近9万人出现健康问题而需要寻求医疗救助。其他国家担忧,他们也可能因为在别处倾倒废物或跨国界河流的化学污染而处于危险之中。
■1981年在欧洲南部:203人在食用了掺有工业菜籽油的食用油后死亡。共有15000人受到这种毒油的危害,而且至今尚未发现可以逆转毒油综合征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核放射意外事件
■1986年东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被认为是核动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意外事故。核电站的爆炸造成周围地区的放射性污染,大片的放射性沉降物遮蔽了前苏联西部地区、东欧和西欧、一些北欧国家和北美东部的天空。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大片地区受到严重污染,导致336000余人被疏散和重新安置。
环境灾难
■2003年欧洲:席卷欧洲的热浪夺走了35 000人的生命,这一事件与同期在世界其他地区出现的始料未及的极端气候有关系。
■1986年中部非洲:尼奥斯火山湖这个火山口深湖释放出大量气体后,1700余人死于二氧化碳中毒。对此类事件需要做出快速评估,以确认其是否是国际性威胁。本概要总结了以上列举的一些事例,报告中对这些事件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一并加以深入讨论。该报告强调当今需要做出国际反应的事件不仅包括已知者,还包括未知者——即那些可能给数个国家的千百万人带来危险的、由环境或气候急剧变化以及工业污染和意外事件引发的疾病。
全球合作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对这些威胁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世卫组织及其合作者可提供大量即时和长期的援助。在这一领域中,可以从现在开始获得真正意义上保护全人类的进步。这也是一个近代历史已证明的、对人类生存最严重的威胁很可能突然袭来的领域。臆想不再会出现另一种类似艾滋病的疾病、埃博拉病或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将是非常幼稚和自满的。
一个更安全的、可对全球卫生安全威胁随时做出共同反应的世界需要全球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召集所有国家和所有相关领域的利益攸关者,聚集顶尖技术支持并且调动必要的资源来有效、及时地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这就需要各个国家具备发现疾病的核心能力以及对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反应的国际合作。
尽管目前这些合作关系已存在,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差距,尤其是在许多国家的卫生系统中,问题更明显。这将削弱全球卫生合作的连贯性。为了缩小这些差距,世卫组织于1996年启用了一个高效的全球流行病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该系统以许多其他机构和技术机构进行国际合作的概念为根本出发点。它建立了可汇集流行病信息以及确定疾病是否暴发的系统性机制,以此提高了风险评估、信息传播和快速现场反应。同时还针对出血热、流感、脑膜炎、天花和黄热病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疫苗、药物和专门调查及保护设备储存和快速分发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机制。
如今,所有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取决于各自的高效行动以及对整体安全做出贡献的能力。世界正在迅速变化。现今,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过信息的速度。这使得共享重要卫生信息成为实现全球卫生安全的最可行方式之一。
即时的电子通讯意味着再也无法隐瞒疾病的暴发,正如以前的《国际卫生条例(1969)》的实施中发生的情况。由于疾病暴发可能通过贸易、旅行和旅游的中断进而可能对经济造成损失,政府不愿报告疾病暴发。事实上,传言的危害远远超过现实。信任要通过透明度建立,而且信任对卫生和发展的国际合作也是必要的。
因此,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必须采取的首要步骤是:提高各个国家的核心发现和应对能力,并且维持国家间的高水平合作以降低上述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这使得各国必须加强其卫生系统并保证其有能力防控可能穿越国界甚至是在洲际快速传播的流行病。对于一些不能依靠自身力量防控流行病的国家,应提供快速和专业的国际疾病监测及反应网络来协助他们,而且应确保这些网络组合成一个高效的安全网。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所有国家遵守《国际卫生条例(2005)》并从中受益。
公共卫生安全的演变
第1章开篇即历史性地回顾了《国际卫生条例(1969)》得以形成的一些初步措施,包括:公共卫生领域自检疫(这个14世纪发明的术语并被用于预防“外来”疾病,例如鼠疫)开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世纪卫生条件的提高有效地控制了霍乱暴发;以及20世纪疫苗的接种根除了天花并控制了许多其他传染病。了解国际卫生合作的历史,包括其成功和失败之处,对于理解其在新时期的意义和潜力非常必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召开了大量的国际疾病控制会议,导致世卫组织于1948年成立。1951年,世卫组织会员国采纳了国际公共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Sanitary Regulations),该条例于1969 年被替换并重新命名为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自1995年开始,这些条例通过政府间一系列程序不断被修订,在修订程序中考虑了对流行病的新认识和积累的经验,而且对快速发展的世界以及相关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的上升趋势也作出了反应。各国已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制定一个行为准则来防控这些威胁,而且在对国际贸易和旅行造成尽可能少的干扰的情况下,提高对这些威胁做出的公共卫生反应。全部修订工作于2
0 0 5 年结束, 而且条例目前指的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
第1章介绍了世卫组织在1996年如何启动了一个高效的全球流行病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以及自此以后该系统如何被广泛地拓宽。该系统以与许多其他机构和技术机构进行国际合作的概念为根本出发点。这个被称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运作和协调框架,从中可获得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使国际社会时刻警惕疾病暴发的威胁并准备应对。由世卫组织负责协调,该网络由来自60余个国家的140余个技术伙伴组成。
另外,《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开发的独特的、大规模的高效监测网络正被用于支持监测许多其他可用疫苗防治的疾病,例如麻疹、脑膜炎、新生儿破伤风及黄热病。该网络同时常规地用于支持对报告中提及的其他紧急卫生事件的疾病暴发监测和反应活动。2002年,世卫组织建立了化学事件预警及反应系统。该系统也采用了与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相似的运作方法。该系统于2006年被拓宽——它包括了其他环境卫生紧急事件,包括那些与环境卫生服务中断有关的事件,例如供水和卫生设施以及放射事件和紧急事故。
修订的条例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可国际传播或者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缔约国应利用决策文书对构成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评估,而且,如果符合特定标准,必须报告世卫组织。法定要求通报可能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疾病的一例病例: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以及天花。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的宽泛定义使得《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包含了传染病之外的威胁,包括那些由意外和蓄意释放病原菌或化学、核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威胁。这就将《条例》的范围拓宽以更广泛地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工作重点加以调整,从《国际卫生条例(1969)》中要求的将几乎全部注意力放在港口和机场以阻止疾病进入本国的措施,转变为在疾病暴发的源头地做出快速反应。这些条例引入了一套各个国家必须达到的“核心能力要求”,以发现、评估、通报和报告《国际卫生条例(2005)》包括的事件,并且通过寻求提高能力并向国家证明遵守符合它们的最大利益来加强全球规模的合作。因此,遵守具有三个令人信服的动机:减轻疾病暴发的破坏性后果、加快其控制以及在国际社会中保持良好的声誉。
《国际卫生条例(2005)》明确地承认:关于疾病暴发的非国家信息来源通常先于官方报告,这一事实是对此前的国际公约和条例的一个重大革新。这包括了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不愿披露在其境内发生的疾病流行事件。目前,世卫组织已经通过《国际卫生条例(2005)》获得授权考虑非官方报告的信息来源。世卫组织将始终在从有关国家获得对此类信息的官方核实后,才会根据收到的信息采取任何行动。这反映了在一个即时通讯的世界中出现的一个新的事实:对疾病暴发的隐瞒将不再是政府的一个可行选择。
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第2章按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定义,探讨了一系列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这些威胁由人类行为或原因、人类与环境的互相影响、突发的化学和核放射事件、其中包括工业意外事件及自然现象导致。本章开篇即阐释了因无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形成的错误的安全感所造成的公共卫生方面投资不足如何导致了警惕性降低以及对执行有效的疾病预防规划的松懈。
例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在大规模、系统性疾病控制规划中对杀虫剂大面积使用,大多数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不再被视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后,由于资源缩减,疾病控制计划被搁置,其结果造成在随后的20年内,许多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包括非洲锥虫病、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以及疟疾在另外一些地区卷土重来或者在曾经的疫区再次出现。都市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也是造成登革热病毒及其虫媒迅速传播的原因。1998年,登革热出现了前所未有大流行,共有56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120万例病例。自此以后,登革热流行继续肆虐,拉丁美洲至东南亚的千百万人受到感染。从全球而言,每年向世卫组织报告的平均病例数在过去40年中,每10年就几乎增长一倍。
监测不力导致对建立可以监控国家卫生状况的高效卫生系统缺乏承诺。20世纪70年代 HIV/AIDS
在全球迅速出现以及传播即说明了这一点。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薄弱的卫生系统未发现存在这种新的卫生威胁;只是在美国出现了首个病例后,才最终引起已经迟了的国际社会的重视。在非洲国家、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除了缺乏疾病监控能力和资料外,先期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努力也由于缺乏对性行为的可靠资料而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几乎无法找到行为资料。在发展中的世界,从性、性别关系以及迁移角度理解
HIV/AIDS 经过了数年时间,而且目前仍对此知之甚少。
即使有了可靠的运作手段,对公共卫生规划的其他影响仍可具有致命性的和代价高昂的反响。例如,2003年8月尼日利亚北部出现了无事实根据的传言,认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不安全,而且可以使幼儿以后不育,这些传言导致尼日利亚北部两个州暂停了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其他多个州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也大幅降低。其结果导致脊髓灰质炎在尼日利亚北部发生大面积暴发以及此病在该国南部此前无脊髓灰质炎的地区再次流行。此次疾病暴发最终造成尼日利亚成千上万名儿童瘫痪,而且从尼日利亚北部向19个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蔓延。
第2章也审议了冲突对公共卫生带来的不良后果,例如安哥拉1975年至2002年内战时发生的马尔堡出血热暴发,以及1994年卢旺达危机后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的霍乱流行。1994年7月,约有50万至80万人越过国境在刚果城市戈马的市郊避难。在他们到达该市的第一个月内,将近50万难民死于霍乱和志贺菌痢的大面积暴发。传播速度和极高的感染率与唯一的水源被霍乱弧菌污染,而且缺乏适当的住房和卫生条件有关。
本章也讨论了细菌的适应性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以及动物传染病,例如人类牛海绵状脑病和尼帕病毒。尼帕病毒出现的历史提供了另一个例证。源于动物来源的一种新型人类病原体,最初导致动物传染病,之后演变为一种更顽固的人类病原体。这种趋势需要人类卫生、兽医卫生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门加强合作。
本章同时讨论了极端气候相关事件导致的传染病以及突发性化学和核放射事件对公共卫生造成的紧急影响。现在,如果这些事件有可能造成国际规模的伤害,包括蓄意使用生物和化学因子以及工业事故等,均属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范畴之内。本章中列举的若干个意外事件中的一例为1986年乌克兰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此次事故向欧洲大面积区域的上空播散了放射性物质。本章中的所有事例揭示了20世纪末之前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的令人担忧的各种威胁。
21世纪新的健康威胁
第3章研究了21世纪新出现的三种公共卫生威胁—2001年美国出现的以炭疽邮件为形式的生物恐怖主义、2003年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以及2006年科特迪瓦出现的大规模有毒化学废物的倾倒。
仅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发生后的数日内,利用美国邮政系统通过信件蓄意传播潜在致命性炭疽孢子事件将生物恐怖主义加入了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共有22人感染,其中5人死亡)外,炭疽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危害。该事件提醒国际社会对生物恐怖主义继续关注,使许多国家采取了应对措施,而且要求世卫组织提供更强大的咨询作用,导致更新《公共卫生对生物和化学武器的反应:世卫组织指南》这一出版物。
炭疽信件说明,生物恐怖主义可能导致的不只是死亡和伤残,而且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天花这个早在1979年即已被根除的人类疾病,可在20余年后作为故意暴力手段使用以达到致死效果。天花被根除后,天花接种被大范围地停止,因此形成了未获得免疫力的易感人群以及对此病缺乏临床经验的新一代公共卫生从业人员。
自那时以来,世卫组织已参与了国际讨论和生物恐怖主义的模拟演练,主张发现蓄意制造的疾病暴发的最可靠方法是加强发现和应对自然暴发的系统,因为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原理上基本相同。关于正确应对生物攻击(尤其是天花病毒)的专家讨论可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世卫组织已启用的疫情警报和反应机制进行检测。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个本世纪最先出现的新型严重疾病证实了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引发的恐惧,即一种新的或对之不熟悉的病原体可对国内和国际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的意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描述了某种疾病作为一种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而具有国际意义的特点:该病可人传人、无需媒介、无特殊的地理学倾向、潜伏期1周以上、与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对医护人员造成最严重的侵害以及感染者中死亡率约为10%。这些特点意味着该病易于沿着国际航线传播,从而使建有国际机场的每个城市都处于输入病例的风险之中。
作为一种新的、致死性以及起初知之甚少的疾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引发的一定程度的公共焦虑事实上造成向疫区的交通终止而且在整个区域内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病挑战了对新发疾病和易流行疾病相关风险的公共和政治理解,并且将公共卫生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并非所有国家都感觉到了未来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但是所有国家都关心类似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疾病的来临。
这说明新发疾病带来的危险是全球性的。无论贫富,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防止新发疾病进入其境内以及疾病入境后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在被首次确认为一种国际性威胁(这是公共卫生领域获得的一次全球性空前的成就)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传播即得到控制。如果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已成为一种永久存在的本地流行病威胁,那么不难想象在这个仍
在奋力应付 HIV/AIDS 的世界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所产生的后果。
与人们在全球的流动一样,产品在全球的运输也可产生严重的卫生后果。2006年8月,在科特迪瓦生动地表明国际运输存在的潜在致死性风险以及作为全球贸易一部分的有害废物的处理问题。500余吨化学废物被从一艘货船上卸下,用卡车在阿比让市内和周围的不同地点非法倾倒。其后果是在倾倒后的数日和数周内,几乎有9万人寻求医疗。尽管不到100人住院接受治疗,而且造成死亡的病例极少,但它是一次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该艘货船从北欧出发到达科特迪瓦前曾经停靠在数个港口,包括西部非洲的一些其他港口。在此事件的后果中还不清楚该货船是否在那些港口中的哪一个装载或卸载了化学废物。
第4章讲述了可引起国际关注的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最可怕的是流感大流行。人们早已对此威胁作出了积极反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及早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应对大流行的一次罕见的机会,它通过全面利用预警以及检测应对大流行的计划和准备的模型使防止该威胁成为可能。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框架内加强全球的准备。
紧随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暴发之后,关于流感大流行的预测在全球立即拉响了警报。流感大流行的传染性更强、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而且在极短(来不及追踪接触者和进行隔离)的潜伏期内即可传播,因此它可能带来极大的破坏性后果。如果出现了一种全面传播的大流行病毒,那么将无法防止此病的传播。
基于从过去发生的大流行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预测,能感染全球约25%人口,即感染15亿以上人口的疾病将会发生。即使流感大流行病毒仅引起相对轻微的疾病,在如此大量人群中造成突发的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破坏也将是巨大的。
由于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很可能由禽流感病毒的变种导致,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干预措施来控制禽类的初期疫情暴发,这些措施包括杀灭千百万只禽类。第4章介绍了为了降低大流行风险所采取的关键性行动以及密切的国际合作。在采取的许多第一线行动中,世卫组织已追踪并核实了数十起关于人间病例的传言。已向许多国家发放实地调查工具包,并且强化了实地调查和反应的培训。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机制被启用以支持世卫组织派遣到10个发生了人和/或禽类
H5N1 感染的国家的应对小组;同时,该组织派出了30余个评估小组调查其他国家 H5N1 的潜在感染情况。
为了达到推动全球准备的目的,世卫组织制定了一项针对流感大流行的战略性行动计划,确定了五个关键性行动领域:
■减少人类暴露于 H5N1 病毒。
■加强早期预警系统。
■强化快速遏制疫情行动。
■应对大流行的能力建设。
■协调全球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截至2007年5月,已有12个国家报告了308例人间病例,其中包括186例死亡;几乎所有国家已经制定了禽流感和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计划。世卫组织及其一些会员国共同努力建立了抗流感病毒新药奥司他韦的国际药物储备。该药物可在早期集中的人际传播中终止疾病传播。制药业将继续研制流感大流行疫苗。2007年,禽类流感暴发仍在继续,在人类中偶发,但是大流行病毒并未出现。然而,科学家们一致认为,H5N1
大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而且,由此病毒或其他禽流感病毒造成流感大流行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而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同时,第4章也重点介绍了非洲南部的广泛耐药结核(XDRTB)状况,这个问题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完善而日益恶化,而且造成规划管理的失败,尤其是对卫生工作人员和病人治疗方案的监督不力、药物供应中断以及低水平的临床管理,所有这些后果都使得病人无法完成治疗疗程。目前的这种现状对所有国家都具有警示作用,尤其是对非洲国家,以便确保基本的结核病防控工作达到国际标准,而且启动并加强对此疾病耐药菌株的管理。
由于尼日利亚控制不力(见第2章)导致的2003〜2005年全球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是另一个警示。它强调了脊髓灰质炎可能在根除后再次出现的风险以及将脊髓灰质炎列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必须报告的一种疾病的重要性。《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的预警和报告机制是对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广泛监测网络所采取行动的必要补充,该网络可立即报告确定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并对潜在病例提供标准化的临床和病毒学调查。这种保持警惕并做出反应的能力对于根除脊髓灰质炎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一旦将病毒从自然界中根除,全世界将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意外或蓄意的病毒释放。
最后,第4章还论及了自然灾害。仅在2006年,自然灾害就给1.346亿人带来了灾难,夺去了另外21
342人的生命。正如这些情况危及个人一样,他们同样也威胁了人们赖以维护个人卫生安全、已经不堪重负的卫生系统。自然灾害的间接后果包括传染病流行的威胁、急性营养不良、人口流离失所、急性精神疾病及慢性病的恶化;所有这些后果都需要强有力的卫生系统来应对。美国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一所急救医院。
构建安全未来
第5章强调了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加强卫生系统的重要性。本章认为,如果有关卫生系统更强有力、准备更完善,那么,本报告中描述的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得到更好的控制。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投资不足和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工作者造成的卫生基础设施崩溃,或者由于卫生基础设施在武装冲突或自然灾害中受到损害或破坏,一些国家发现比其他国家更难以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有能力、富有或者技术先进,都无法单独预防、发现和应对所有公共卫生威胁。从一个国家的视角可能无法发现新出现的威胁,可能需要进行全球分析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或者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
这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立即接受这个挑战,世卫组织必须要利用其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导者所获得的长期经验、它的召集力量以及它与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民间团体、学术机构、私立部门以及媒体的合作伙伴关系来维持其监测、全球警报和反应系统。
正如第1章中所述,世卫组织的监测网络和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都是高效的、提供服务和安全网的国际性合作伙伴关系。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有能力在24小时内向全世界派遣应对小组为国家当局提供直接的支持。世卫组织各个监测和实验室网络可以掌握全球的公共卫生风险情况并协助进行高效的病例分析。
这些系统结合起来可以缩小由于国家能力不足造成的严重差距,并在因政治或其他原因可能延迟报告疫情的情况下保护全世界。
但是,对这些系统的有效维护需要充足的人员、技术和财政支持等资源。各国能力的建设不会减少对世卫组织全球网络的需要。相反,随着《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全面实施,增强的合作伙伴关系、知识传播、技术进步、事件管理以及战略性通讯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结论和建议
本报告的结尾为确保最高水平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努力,对加强合作和增加透明度提出了指导性和启示性的建议。
■所有国家全面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国家和全球公共卫生的保护必须在政府事务中具有透明度,必须将其作为一个交叉问题并且成为经济和社会政策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联合国机构、私立部门企业和组织、专业协会、学术机构、媒体及民间社会之间在监测、疫情警报和反应方面的全球合作,尤其以根除脊髓灰质炎为基础,以此来建立一个高效、全面的监测和应对基础设施。
■公开分享知识、技术和物质资源,包括使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达到最高水平所必需的病毒及其他实验室样本。如果疫苗、治疗方案、设施和诊断方法仅由富有者享有,那么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战争将以失败告终。
■全球对所有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内能力建设的责任。必须加强国家系统,在国际和国家级有效地预见和预测风险并制定有效准备的战略。
■政府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需要依靠卫生、农业、贸易和旅游等各部门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此,必须培养了解公共卫生安全和这些部门间复杂关系的能力,并在符合这一关系的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采取行动。
■增加全球和国家资源用于培训公共卫生人员、提高监测水平、建设和增强实验室能力、支持反应网络以及继续和推进疾病预防工作。
尽管本报告的主题从全球角度考虑了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但是世卫组织并未忽略一个事实,即所有个人 - 妇女、男人和儿童 -
都受到共同的健康威胁的影响。不要忽略全球卫生挑战带给个人的后果,这很重要。这一启示导致1978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承诺。该承诺以及支持它的各项原则并未失去光辉,依然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危机时刻的人道主义行动这两个确保个人和社区卫生安全的手段将在《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作详尽的讨论。